&esp;&esp;一二十分钟后,余至明在隔音检查室见到了郭炘口中的昏迷患者。
&esp;&esp;长达三个多月的昏迷,已经让这位大学生消瘦许多。
&esp;&esp;不过家人对他的照顾,相当精心,身上没有发现褥疮,肌肉只是轻度萎缩。
&esp;&esp;可见家人时常给他翻身和擦洗身子,还有经常性的全身按摩。
&esp;&esp;余至明之所以先关注这个,是因为在医院见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一类的事情。
&esp;&esp;对这种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家人的情况,余至明总能从心里多三分好感……
&esp;&esp;他开始按部就班的给昏迷大学生做身体检查,从头部开始……
&esp;&esp;刚检查到头颈部,余至明就有了发现,然后开口吩咐道:“手术刀、镊子!”
&esp;&esp;陪在一旁的江舸率先动手,从一旁的多层急救箱里取出了手术刀和镊子。
&esp;&esp;余至明先用手术刀在昏迷大学生的左耳侧后划开一个小口子。
&esp;&esp;接着,他使用镊子从刀口中缓缓的拽出了一根比头发还细,堪比蛛丝的透明细丝。
&esp;&esp;更令众人惊讶的是,这细丝足有五厘米长,还颇有韧性,颤颤巍巍的。
&esp;&esp;“这是什么?玻璃纤维?”
&esp;&esp;“某种化纤?”
&esp;&esp;看到从儿子头上竟然取出这东西,昏迷大学生的父母眼睛都直了,“余医生,就是这根细丝让我儿子一直昏迷不醒?”
&esp;&esp;“有可能!”余至明回的很谨慎。
&esp;&esp;“ct、核磁共振,我儿子之前都做过了,怎么就没有发现这东西?”
&esp;&esp;江舸替余至明解释说:“一些太过细小的东西,再加上材质的原因,ct和核磁共振是分辨不出来的。”
&esp;&esp;大学生母亲关切的问:“余医生,我儿子什么能醒过来啊?”
&esp;&esp;余至明沉吟着说:“这个就不好说了,或许很快,或许……”
&esp;&esp;他的话还没说完,忽然察觉到昏迷大学生的眼球竟然动了起来……
&esp;&esp;第1307章 一定要切除吗?
&esp;&esp;余至明口中的尽快,是指一周之内。
&esp;&esp;他没有想到却是立竿见影,昏迷大学生竟然当下就醒了。
&esp;&esp;这让余至明不禁猜测,这大学生或许已经恢复到临界点了,抽出那根细丝,就是让他苏醒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&esp;&esp;这大学生的父母见儿子终于苏醒,激动的是热泪盈眶,就要下跪向余至明致谢。
&esp;&esp;余至明赶紧的伸手拦住。
&esp;&esp;接着余至明又给苏醒的大学生做了一番检查,发现除了长时间昏迷,导致四肢无力,声音沙哑,发音有些不准之外,其他方面诸如思维和记忆都没啥问题。
&esp;&esp;余至明功成身退离开隔音检查室,郭炘看向他的目光,炽热的都能烧开水了。
&esp;&esp;“神医就是神医,果然出手不凡,在其他医院几个月都没有解决的昏迷,余医生您只用几分钟就解决了。”
&esp;&esp;“我对您的敬仰就如长江般滔滔不绝。”
&esp;&esp;郭炘狂赞了余至明一番,又忍不住好奇的问:“余医生,那么细的纤维,怎么就穿进了大脑中呢?”
&esp;&esp;余至明道:“我也不清楚。不过,足够快的速度,恰当的角度,还是可能的。”
&esp;&esp;郭炘哦了一声,又自告奋勇道:“余医生,我回去后一定会努力的给您继续收集新的疑难杂症患者。”
&esp;&esp;“很稀奇罕见的那种。”
&esp;&esp;余至明赶紧阻止道:“不用,不用。我如今也算是名声在外,其他医生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患者最终会主动前来找我。”
&esp;&esp;“这么说吧,我的患者已经是络绎不绝,连绵不断。”
&esp;&esp;“那个,你还是大学生,要以学习为主,不要主次不分把时间用在寻找患者上。”
&esp;&esp;郭炘还是挺听劝的,立时表示会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毕业后多做贡献……
&esp;&esp;周二是至臻楼的大查房日,对余至明来说,又是忙碌的一天。
&esp;&esp;查完房,解决完至臻楼一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