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现在就看淮阴太守府的官吏,知不知道此事。
&esp;&esp;“我等也想申冤,但申冤的乡民入淮阴县衙后,就再也未出来。”
&esp;&esp;青年含泪说道。
&esp;&esp;“淮阴太守呢?”
&esp;&esp;类似的故事,他遇见过。
&esp;&esp;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,草命对抗白刃,才是最绝望的事情。
&esp;&esp;“草民不知道有太守……”
&esp;&esp;青年无奈地说道。
&esp;&esp;这句话让李瑄悲愤。
&esp;&esp;那更不知道有皇帝了!
&esp;&esp;或许青年的话,有两层意思。一是淮阴太守毫不知情,只是淮阴令与地方豪强勾结。
&esp;&esp;二是淮阴太守视而不见,最起码也是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。
&esp;&esp;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问题,锦衣卫!
&esp;&esp;锦衣卫制度明确以后,金龙司管理边疆郡县。
&esp;&esp;鸾凤司管理内地。
&esp;&esp;几乎每个县,都有一个锦衣卫百户,负责监察地方。
&esp;&esp;锦衣卫虽不具备执法权,但是有举报权。
&esp;&esp;没有锦衣卫向上级检举,说明锦衣卫也有可能出问题。
&esp;&esp;李瑄又问一些情况,但多是一问三不知。
&esp;&esp;平民百姓接受讯息的能力太差,只是知道自己的家乡被恶霸欺凌,不得已逃离。
&esp;&esp;当李瑄问到乾元初年开始的除贱为良运动时,百姓说刚开始确实每家每户分了不少田地。
&esp;&esp;但还没高兴几天,田地就又被没收了,说是田地吃紧,要给皇帝上供,跟他们没关系。
&esp;&esp;打着李瑄的名声干这种事情,把李瑄气得牙痒痒。
&esp;&esp;若他弄清楚事实,必把罪魁祸首宰了。
&esp;&esp;“心安之处,便是家乡。朕会为乡亲们做主的。乡亲们将来可以定居在临淮,毕竟同饮淮水。也可以再回到家乡,回到淮阴宣泽乡。”
&esp;&esp;最后,李瑄向百姓们承诺道。
&esp;&esp;他说一不二,一旦说出的事情,会全力去做。
&esp;&esp;皇帝眼中,没有小事。
&esp;&esp;更何况李瑄认为这已经威胁到国家的根基。
&esp;&esp;他南巡,并不只是看看江南,是抱着处置一批玩忽职守的官吏来的,让江南的官吏、士绅明白,这里不是山高皇帝远的地区,这里一直在朝廷和皇帝的目光下。
&esp;&esp;只是没想到刚到淮水,就遇到这么严重的事情。
&esp;&esp;“草民等感激至尊恩典……”
&esp;&esp;一众百姓再拜,痛哭流涕。
&esp;&esp;若不是亲眼所见,他们不敢相信这是真正的皇帝。
&esp;&esp;那些当官的高高在上,皇帝却非常令人亲切。
&esp;&esp;李瑄的话如沐春风,给他们一种信服的感觉。
&esp;&esp;现在他们在临淮很好,即便不想再迁徙回去,也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够解脱。
&esp;&esp;善恶到头终有报,他们期盼那些豪强最终能被绳之以法。
&esp;&esp;将近黄昏的时候,李瑄令侍卫从船上带一些牛肉干、糖果、坚果、果脯,并给他们一些钱财,让他们带回去。
&esp;&esp;百姓们心中温暖,再无怨言。
&esp;&esp;太阳一直明亮,只是有照不到的地方。
&esp;&esp;他们不幸,但又十分幸运。
&esp;&esp;能在临淮安稳立足,这也是天子圣明啊!
&esp;&esp;这些逃出来的淮阴人在临淮县西北建立一个村子。
&esp;&esp;或许今后,就在那里安心。
&esp;&esp;“臣失职,向至尊请罪。”
&esp;&esp;常铉全程看李瑄处理这件事情,感到羞愧。
&esp;&esp;他若和至尊一样放下身段,拥有耐心,就能得探一些蛛丝马迹,去弹劾淮阴县令。
&esp;&esp;他一直表现的非常亲民,但和李瑄相比,还远远不够。
&esp;&esp;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临郡失德,不是你的责任,不必介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