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禁军们义愤填膺,齐声说道。
&esp;&esp;天下大乱,都是杨国忠一手促成的,这不仅是陈玄礼的看法,也是禁军将士的共识。
&esp;&esp;“见到杨国忠,只管杀死他,一切责任我来承担。”
&esp;&esp;陈玄礼一声令下,禁军士卒开始行动。
&esp;&esp;士卒们怨气爆发,拿着兵器,向王公大臣所在的区域而去,他们的眼神像择人而噬一样,趋于疯狂。
&esp;&esp;杨国忠此时在马嵬驿西面,吩咐公卿皇子皇孙,给他们安排住处。
&esp;&esp;只要渡过这次难关,他又是权势滔天的杨国忠。
&esp;&esp;“报……启禀大将军,西面尘土漫天,有数千叛军骑兵向马嵬驿奔袭而来。”
&esp;&esp;就在这时,一名飞龙禁军骑兵飞奔至陈玄礼面前,神色惶恐地禀告道。
&esp;&esp;“西面,那不是李瑄的叛军吗?金城没消息才多久?一路山壑纵横,叛军竟能到来?”
&esp;&esp;陈玄礼脸色大变。
&esp;&esp;他还以为扶风只是叛军提前布置的探马。
&esp;&esp;没想到数千叛军这么快就到了。
&esp;&esp;他统兵五十年,闻所未闻这样的行进速度。
&esp;&esp;哪怕是在李瑄曾经向李隆基呈上的贺表中,也没有行进两千里如此快速的事情。
&esp;&esp;“叛军距离马嵬驿到底还有多远?”
&esp;&esp;陈玄礼抓住这名飞龙禁军询问,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。
&esp;&esp;心中在迅速规划护驾逃离的方法。
&esp;&esp;但已经七十二岁的李隆基,无法如年轻时一样骑马。
&esp;&esp;“属下在二十里外发现他们,他们一人三马,正在换乘。速度不比属下慢多少?”
&esp;&esp;探马向陈玄礼回答道。
&esp;&esp;“轰隆隆!”
&esp;&esp;探马到话语刚落下,就听到西面传来的隆隆巨响。
&esp;&esp;这马蹄声的密度,是千军万马。
&esp;&esp;不仅仅是陈玄礼,整个马嵬驿所有人都被惊动。
&esp;&esp;那些红着眼,准备去宰杨国忠的士卒,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,迅速降温。
&esp;&esp;他们拿着兵器,望向西面,眼神也变得清澈。
&esp;&esp;“马儿……”
&esp;&esp;李隆基刚在驿楼躺下,就被急促的马蹄声惊醒:“力士,力士……”
&esp;&esp;他慌叫高力士,让他查一查怎么回事?
&esp;&esp;杨玉环在虢国夫人和韩国夫人的陪伴之下,花容失色。
&esp;&esp;明眼人都知道,千军万马奔跑的声音,绝对不是朝廷的兵马。
&esp;&esp;李隆基刚下召不久,郭子仪、李光弼等不可能回来。
&esp;&esp;早已成惊弓之鸟的王公贵族,认为是叛军追来了,他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不知该从哪个方向跑。
&esp;&esp;他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禁军的保护,一旦走散,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
&esp;&esp;“西面,是天水王派遣的骑兵!”
&esp;&esp;“天水王一向仁义,他只是清君侧,不会乱杀无辜。我们把杨国忠献给天水王,不仅会保住我们的性命,还会给我们赏赐。”
&esp;&esp;禁军头目张小敬提刀向周围准备杀杨国忠的禁军高喝道。
&esp;&esp;龙武卫和飞龙禁军只剩下两千余人。
&esp;&esp;杀杨国忠只是泄愤,但一旦面对更强大的骑兵,他们自然要以保住自身性命为主。
&esp;&esp;“逮捕杨国忠,献给天水王!”
&esp;&esp;禁军的口号陡然一变。
&esp;&esp;他们已经忘记保护李隆基的职责。
&esp;&esp;“先别管杨国忠,保护圣人离开。”
&esp;&esp;陈玄礼心急如焚,他准备召回禁军士卒。
&esp;&esp;但他突然发现,禁军不受他控制。
&esp;&esp;别看陈玄礼与太子密谋,为太子打掩护。
&esp;&esp;实际上他对李隆基忠心耿耿。
&esp;&esp;杀死杨国忠是为忠心,现在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