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那个勘合是夹在其中的,掉下来时候众人都还未反应过来。
&esp;&esp;——“事急至此,只恨贱身上有负皇恩,下愧对百姓,勘合之事无法同流合污,顾冒险一试,只觉国力亏损至今,触目惊心,愿廷臣齐心合力,共筑盛世。”
&esp;&esp;字迹潦草,形容直白,完全可以看出写下这行字的人是如何痛恨不甘愤怒和紧张。
&esp;&esp;“你还想去漳州嘛?”刘健冷不丁问道,没头没尾的。
&esp;&esp;江芸芸却抬起头来,想了想:“我去了,情况更糟。”
&esp;&esp;刘健摸着折子的边角,又没说话了。
&esp;&esp;“但我是相信楠枝的。”江芸芸咧嘴一笑,“他也很厉害。”
&esp;&esp;刘健抬眸看了她一眼。
&esp;&esp;黎楠枝自然是不逊色的,他自小跟在黎淳身边,耳融目染读书极好,当年殿试他是读过他的文章的,也一力推举他的名词往上走。
&esp;&esp;后来在吏部观政,更是得到上下一致赞赏,就连苛刻的王恕都赞不绝口,做事细心,为人沉稳,最重要的是脑子也活络,不是古板刁钻之人,是他最喜欢的官员类型。
&esp;&esp;他本该大放异彩,只可惜身边有个更出众的人。
&esp;&esp;“那你想去浙江吗?”刘健又问。
&esp;&esp;江芸芸想了想,还是摇头:“浙江已派去王公,士廉也是能干之人,已是全备,多人反而不好,浙江之事定能成。”
&esp;&esp;“你觉得能成?”刘健反问。
&esp;&esp;江芸芸点头:“下官看过王公在扬州的手段,运筹帷幄,有条不紊,扬州的情况和浙江相似,王公去了浙江,定能成事。”
&esp;&esp;刘健合上折子,抬眸去看江芸芸:“都能成,那你插手这两件事情做什么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不为所动,微微一笑:“首辅对下官之前整理的意见稿有意见?”
&esp;&esp;刘健没说话。
&esp;&esp;他其实也不过是试探一下。
&esp;&esp;原本一直停滞的土地清丈和海贸突然齐齐有了进展,两位主事都是江芸的好友,事情的推动又总是又若有无和他有关,所以他不得不谨慎一些,步子太大,容易出事。
&esp;&esp;对于江芸,他也不得不警觉一些。
&esp;&esp;实在是太巧了。
&esp;&esp;“你之前好好的写治国六策也太冒险了。”刘健又突然说起这事,看了一眼桌子上又开始堆满的折子,“你也整日不消停,到处反驳别人,弄得大家的注意力都在你身上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笑了起来:“和人说说话,辩辩道理也怪有意思的,而且跟着我一人说话,也免得他们总是耽误阁老们办事,下官也正好和这群同僚联络联络感情。”
&esp;&esp;——理由很充分,很直击人心。
&esp;&esp;刘健又看了这位年轻的翰林学士一眼。
&esp;&esp;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觉,但又实在找不到证据,偏仔细想来此事江芸是占不到一点便宜的,甚至他现在被无数人骂着,没人忙得不可开交。
&esp;&esp;——年轻人这么有精力吗?
&esp;&esp;他忍不住异想天开了一下。
&esp;&esp;“算了,你还是留在京城吧。”他回过神来,提笔开始写下自己的意见,冷冷说道,“黎御史年轻抹不开脸,那我们就先替他整理整理漳州的事情吧。”
&esp;&esp;第三百八十八章
&esp;&esp;漳州的那群上下官员, 一开始还只觉得黎循传怎么跑了觉得奇怪,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,也就把此事放下了,只当他是怕了, 但是半月后广州市舶司的太监打算走时, 被不知从哪里来的锦衣卫大庭广众带走, 期间来抓人的锦衣卫没有人说一句话, 但气势惊人。
&esp;&esp;漳州瞬间乱成一锅粥了。
&esp;&esp;那天中午本该消失不见的黎循传身后哗啦啦地带着一群身穿飞鱼服,腰带绣春刀的锦衣卫出现在城门口。
&esp;&esp;这群人一出现, 本就混乱的城内立刻大乱。
&esp;&esp;谢来骑在马上, 看着混乱的城内,连着守门的士兵都跑了,不由啧了一声:“就这样的一群蛇鼠, 就让你动弹不得这么多年。”
&esp;&esp;黎循传没好气说道:“你有本事你怎么不来, 沾点其归的光开始在我面
好版主